查看原文
其他

老旧小区“加装电梯”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
良有方 良有方 2024-02-27



01

楔子


先来看一组数据:

A.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,占比17.3%。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,占比11.4%。


B.到2030年,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,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。


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,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%,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。


目前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。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,2017年老龄化率已达到14.3%。与国际上大城市相比,也处于较高水平。


“人口老龄化问题”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严峻挑战,是关系到上海每一个家庭的重大民生问题。为每一位老人提供生活场景中的便利,使其能够安享一个安全而有尊严的晚年,是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。


上图中白色部分为7层以下住宅


再来看一组数据:

A.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巡视员倪江波初步统计,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,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,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。加装电梯潜在需求量约200万部


B.根据住建部数据,2018年,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经完成了1万多部,在施工的有4,000多部,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有7,000多部。其中,广州成功加装电梯总量占全国的45%。


C.据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统计,上海有约20-22万栋老旧多层住宅未安装电梯,数量接近上海已有的电梯总量——25万台



截至2019年4月15日,上海全市加装立项429台,已经加装完正在运行的137台。京预计在2020年前实现增设电梯1000部以上。


一边是“十万级”的需求,一边是“几百”的实际安装量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
一边是城市进入“老龄化”,一边是“助老设施”电梯加装推进缓慢,这对矛盾该怎么解决呢?



02

困局


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找到问题的症结。加装电梯并不是技术方案有多少难度,也不是政府审批流程有多么的冗长,更不是费用高的难以企及。最大的问题在于“居民征询工作”难做。


在上海加装电梯最新要求是:


A.物业管理区域内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

B.加装幢90%以上业主同意,

C.其他业主无明确反对意见.


上面三个条件,缺一不可。


以一梯两户6层的楼举例,只要一楼的住户不同意,那么5/6的比例铁定是<90%,那就很遗憾,没办法进行后续的工作了。


这还是上海市政府为了推进加装电梯这个“惠民工程”,做了大量工作后的结果。很多城市还处在“一票否决制”的阶段(只要一户不同意,整栋楼都装不成)。



那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对声的产生呢?


居民不同意加梯的理由大致可以分为三种:


1.低楼层居民因为电梯加装导致自己的房产贬值(没增值)。
因为电梯会遮挡采光,而且会有一些噪音等干扰。即使自己的房子没贬值,但楼上的每户都因为加了电梯(售价)增值了,心理总不是太好受。不患贫而患不均,也是人之常情啊。

2.对于加装电梯没有迫切的需求,也不愿意得罪反对者。
人是情感的动物,也最会趋利避害。5/6的同意者是解决“生活问题”,而1/6的反对者是解决“生存问题”,所以多数派未必很坚决,而少数派有时是“性命相搏”,这个决心是不一样的。

3.还有些房东很难联系上,要得到他们同意,沟通成本很高。
这类业主有可能在外地,房子是出租的。也有可能人在国外,房子是朋友在打理的。面对这种重大问题,不是本人同意一般没有法律效力。
所以这类既没有迫切需求,又容易“失联”的业主,也是不容易征得同意的。

以上是加装电梯不顺利的主要原因,那困局怎么破呢?


03

契机


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,另外一个课题也如影随形——“城市更新”。正是城市更新给老旧小区“加装电梯”带来了契机。

从政策层面的一系列利好消息到社会层面的经济转型,都给老旧小区“加装电梯”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。有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的(从原来的46个减少到15个),也有政府补贴资金的(对于自主申请加装的小区,每部电梯补贴24万元),还有电梯运营商技术支持的(每部电梯的安装费用降低至约70万元)。


除了政府支持和技术能力的进步之外,另外还有三个角度可能会使“加装电梯”迎来春天。

1.随着经济概念的深入,带来了有产者的觉醒。
“物业费的上升,房产的增值(保值),房产税的陆续开征”让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对房子的“价值”有清楚的认识。加装电梯能让自己的房子增值,这是毋庸置疑的,这使得除了底楼之外的所有住户都没有反对的必要。

链家做过一个经济性分析: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如何分摊费用?“,结论是底楼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加装电梯降低。虽然前设的条件我觉得并不准确结论我觉得是可信的。

因为加装了电梯的小区,其实整体的价值增加了,底楼的价值也是水涨船高的。只是底楼涨得没有楼上快而已,那就用经济手段去贴补他,就好了嘛。

下面是链家的研究院给出的一个补贴方案,供大家参考。

2.老一辈多产者退出历史舞台,年轻一代管理资产的方式在转变。
随着老龄化的深入,父辈已经慢慢把房产交给子女来管理了。老一辈因为白手起家,艰苦奋斗习惯了,所以关注的点会比较细,或者更世故圆滑。但年轻一代受过不错的教育,对资产管理更理性,更高效。往往认定这个事情“有利可图”,就愿意从旁观者变成“参与者”,这就消灭了原来的“骑墙派”,征询的进度会大大加快。

3.人人都会老去,可有可无的需求变成了刚需。
底楼居民往往是加装电梯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。小区是个小社会,即使住在底楼,没有上楼的顾虑,但远亲不如紧邻,偶尔还是需要邻居帮衬的。所以,可有可无的需求也会变成刚需。即使底楼自己的房产价值没有别人升的多,也可能会成人之美。

04

技术


对一个建筑师来说,老旧小区的改造,技术上的挑战并不是很大。加装电梯一般涉及到建筑、结构、电气和地下管网等几个专业。具体我不在这里展开,我只把加装电梯的几种情况,通过图示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下,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。


情景A

一跑楼梯+电梯

如果是一跑能到楼上的楼梯(中间没有转方向),我们叫一跑楼梯(如上图)。这种加电梯相对容易一点,基本上在楼层平台位置加就能满足,对户型的影响也很小。


因为紧贴外墙,新加的电梯对(北侧)小区的道路影响也不大,是比较理想的一个状态。


情景B

两跑楼梯+电梯

如果是两跑才能到楼上的楼梯(中间有转方向),我们叫两跑楼梯(如上图)。这种情况加电梯会不太彻底,即使和上图一样加装后,老年人使用电梯也不太方便,因为需要上(下)半层楼才能乘坐电梯(如下图)。


下面还有一个改良方案(如下图):


将原来的双跑楼梯改成一跑楼梯,这样能满足平层进电梯的要求。但是改造楼梯涉及到施工周期。好几个月居民不能使用楼梯,这显然是不可行的。

但这个改造方案适用“成套改造”,因为居民会迁出,这给楼电梯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

除了建筑方案作为基础,结构专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,加装一般都是钢结构的。如何保证安全,控制成本,缩短工期都是考验一个结构工程师能力的。


施工同样非常重要:管线的综合和避让,工序的组织,居民工作的衔接,都是对一个施工单位的考验。



05

流程


不管是翘首以盼的群众,还是对加装没那么迫切的人们。要想办成这件“大事”,还是需要了解些流程的。


1.房管局是管理老旧公房的主管部门。

2.规土局是因为小区的土地和规划面积发生了变化,要征得这个部门的同意。

3.建交委是审批建设项目的部门,所以也需要征得同意。

4.市场监督局是对施工单位进行价格等的监督的。

5.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是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的。


可能还涉及其他部门,流程大家就按照上表按图索骥。


下面一张表是按照不同的主体进行的分类,主要分为:施工方/业主(加装电梯小组)/政府相关部门



毕竟是工程项目,即使政府再简化流程,也不能没有审批,没有验收,没有监督。一旦要管理,这些政府职能部门也就无法省略了。


如果有专业的代理公司,帮助加装电梯的居民跑这些流程,确实能更加高效,我相信市场有需求,市场就会有供给。



06

结束语


“加装”只是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,后续的电梯使用、维护既涉及到使用费用分摊,还涉及到后续电梯维护费用怎么出等问题。都是“吃螃蟹”的事情,需要摸着石头过河。


“加装电梯”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,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(老龄化和城市更新),也与国家经济转型契合(增量往存量转变),大面积推广只是时间问题,我仿佛看到了一片“深蓝”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老旧小区“加装电梯”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
良有方 良有方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